每次在工作很厭世的時候都會說出:我希望我在XX歲之前能夠退休!!不用再去上班,看主管的臉色
那麼要如何才能達到財務自由呢?有比財務自由更重要的事嗎?
財務自由的定義
要賺多少錢才夠花呢?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,當然希望錢是越多越好,畢竟貪婪無極限。財務自由以後,打算怎麼過生活呢?
是打算睡覺睡到自然醒,隨時都可以去吃下午茶?想熬夜追劇就追劇?這種生活一開始可能很不錯,但日子了也是會無聊,更何況同儕可能都在上班,到時候沒有人可以跟你一起去享受美食……因此在追求財務自由的同時,思考財務自由後的人生也是很重要的。

財務自由需要存多少錢?
根據FIRE族(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,「財務獨立,提早退休」)財務自由的定義是「存款達個人一年開銷25倍」,也有人定義是指月被動收入超過理想生活開銷,不需要為了錢而去做我不想做的工作,或是擔心下個月錢的著落在哪,吃東西不用顧慮就可以吃想吃的,這是外在的自由。
財務自由不是讓你不要工作,而是讓你選擇要不要工作,而不是只能做什麼工作。
如何快速達到財務自由?
我想不外乎就是多賺點錢,降低支出,畢竟如果都把錢花在一些不必要的浪費,那麼有再多錢都是不夠的。
在金融業近10年的職涯,看著坐在後排的主管想著我以後也會是那樣,思考「我人生精華的時間,要在辦公室裡度過嗎?」,而毅然決然地離開金融業這個保護圈。
而因為離開了正職工作,收入頓時的減少,不能再想買什麼就買什麼,雖然以前也沒多浪費,但上班很辛苦偶爾都還是會買杯手搖飲、買杯星巴克、買件衣服等等。離開上班族的人生,少了上班的紛擾,內心相對的平靜,覺得自己好像也不需要這麼多物慾。
在能夠維持基本生活開銷的前提下,傾向把剩餘的錢花在一些可以創造價值的事情上,例如股票投資、網路創業等等,增加自己產生現金流或被動收入的機會(可參考小資族打造15項被動收入),畢竟是需要時間跟經驗的累積,讓我對錢也產生了不一樣的認知。

比財務自由更重要的事
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是達到內在的財富自由,可以通指時間自由、關係自由、心靈自由。
時間自由指的是有錢之外也要有時間花,有時間去旅行、去體驗一些自己想體驗的經驗,這時候系統自動化跟部分工作外包的環節就很重要。
我也體會到時間相對金錢的重要性,錢花掉了可以再賺,時間流失了就消失了,自由工作者對於時間的掌握度要更高,不然時間是很容易在懶散中消失的,這時候我會善用notion來安排自己的行程,為自己訂定目標,定期檢視。
關係自由指的是與家人、朋友的相處,心靈的自由則是指創造成就感、影響力、幫助他人、自我價值的提升,達到心靈與心情的平靜,這些可以達到自身的滿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