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知道Amazon是如何透過飛輪效應成為零售帝國?
而我們要如何將飛輪效應套用在自己身上,效率累積財富?
什麼是飛輪效應
Jim Collins在《從A到A+》一書中,將企業的成長形容為推動巨輪,一開始得花龐大力氣才能推動一吋,但只要持續施力,隨著輪子開始滾動,速度將愈來愈快。也就是說,每一次施加在輪子上的力量,都是為下一轉動累積更多動能,只要找出正確的施力點,並讓每個環節正確的轉動,當度過臨界點時,整間企業就會像輪子一樣高速運轉起來,在未來產生相乘效果。
飛輪效應案例有哪些
只要每年付139美元,就能成為亞馬遜的會員(Amazon Prime),享受境內免運費服務,會員為了把運費賺回來,會盡可能消費,
Amazon的飛輪效應:降低自己的售價→增加客流量→吸引更多第三方賣家→拓展商品選項、強化物流系統→固定成本的收益增加→降低自己的售價……
可以知道驅動整個Amazon的核心驅動力是「降低更多商品售價」
另外加入Prime會員還有免費影音(音樂、電影、電子書、遊戲等)服務可以使用,吸引顧客留在亞馬遜體系裡,進行更多其他類型消費。所以Amazon並不是靠會員費賺錢,而是仰賴客戶忠誠度。
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領航公司(Vanguard),旗下VOO、VTI等ETF以極低的費用率著名,對於有在投資ETF的投資人來說一定不陌生,是市場上第二大ETF市佔率的投資公司。
Vanguard的飛輪效應:提供更低成本的共同基金→為客戶帶來更優的長期回報→建立高客戶忠誠度→增加資產管理總量→產生規模經濟效益→提供更低成本的共同基金……
台灣投資人較能耳熟能詳的ETF 0050,是投資台灣市值前50家公司,總管理費用是0.43%
VOO,是投資美國前500家公司,總管理費用是0.03%,由此可知VOO投資規模更大但費理費率更低。
如何設計自己的飛輪系統
Jim Collins提出「刺蝟原則」,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,好的飛輪往往符合三個原則的交集,分別是:
- 你們對什麼事業充滿熱情
- 你們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?
- 你們的經濟引擎主要靠什麼驅動?
也就是說你設計的飛輪「是不是你最有興趣的」、「能做好的」和「能賺錢的」三個的交集。
你把時間跟金錢花出去,是越花越多還是越花越少?
一天24小時,假設8小時睡覺,8小時上班,剩下的8小時能如何善用?
如果只是拿來追劇滑手機,那麼隔天一樣只能心累的去上班,而在8小時上班的時間,因為上班消耗自己大部分的心力,有很大機會將自己用時間換取到固定薪資,去做一些奢侈品的消費或娛樂上,隨著時間的過去,雖然有職等上的升遷,但要做的事情也會更多,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,雖然固定收入增加但也只是讓自己越陷越深,無法脫離這個體制,造成自己的時間跟金錢都無法產生飛輪效應。

打造自己的飛輪系統,效率累積財富
思考你人生或是商業模式中飛輪模型長什麼樣子?你有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能夠讓你的飛輪運轉起來
我們需要在這個系統裡添加更好的元素,能讓這個系統越轉越快,來放大你的時間與金錢,如同房屋租金收入、股利收入。如果將睡覺上班外剩下的8小時,先撥50%以上來做自己能力的提升,例如建立個人品牌,經過時間的累積,待達到一定成效後,有機會將原先領固定薪資的8小時上班時間替換掉,並在這個流程裡面,持續把賺到的錢撥一部分優化自己的系統,例如部分流程外包、下FB廣告費、自已持續學習新知識,我推薦可以看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,如此長期不斷運作就能打造自己的飛輪系統。
槓桿化收入來源搭配投資理財,產生飛輪效應,開啟多元獲利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