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年義務教育+4年大學甚至是2年碩士,在這麼長的求學時間讓我們在畢業後找到一份工作,得到現在的工作薪水,如果一進股市就可以立刻獲利,那理論上大家都應該來炒股,應該沒人想去上班受主管跟客戶的氣吧?
在大多頭時順風順水的賺錢,等到偏空或沒有行情時,賺錢就不那麼容易了…
交易計畫跟選餐廳有什麼關聯?
股票交易其實可以想像成去餐廳吃飯,你去之前會先查看看吃這餐要花多少錢,是不是自己可以負擔,應該不會第一次去就花了大把鈔票(進股市就重倉,沒有做好資金的部位控制)。
你也會去查評論,看看大家說好不好吃,這就跟觀察股票型態、籌碼、族群性、公司獲利數字,這些因素都像是google評論的一個一個好評,好評越多你就會越想去吃。
最終的感想還是你吃下去的感覺,也就是股票之後的走勢變化,如果今天股價不如預期的在跌,就算有籌碼在買,我們也要付錢走人,因為你不知道那個籌碼主力他買來是不是要放長期的(每個人口味不同)。
而我們小資族就是要保護自己的錢,控制自己損失,總不會股價已經下跌了,而我不停損我要等它重新回來到那個高點一樣,這行為等同於你去餐廳吃飯吃到不好吃,你賴著不走吵著說要叫師傅煮到我好吃為止,當你不停損凹單的時候你可以想看看這荒謬的場景。

我們要做的應該是付錢走人,去找下一家好吃的餐廳,也就是去找下一檔可能有比較高勝率可以賺錢的股票,而如果我們找到下一家餐廳還是不好吃(股票賠錢了),那我就要去思考我是不是選餐廳能力有問題(選股問題),不斷去檢視自己的交易是哪裡有問題。
這些因素就跟每個人口味不一樣(股票交易能夠賺錢方式超多種),只有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口味(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適合哪種交易),就像你就是個急性子但卻要做長期投資這也說不通吧~
不斷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
制定交易計畫是找出一個比較有可能賺錢的方法,適合自己且也能嚴格執行的計畫。
了解更多如何制定適合你的交易計畫
要在股票市場獲利就要花時間研究自己的交易策略,檢討我每一筆單進出場理由有沒有問題,市場不如預期我有沒有在該出場的時候付錢走人。
在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策略時,切勿使用大資金去操作,不然很容易就畢業了。也可以設定自己這筆虧損多少就收手,才能控制好自己單筆損失金額。不斷用小資金去常識,累積大量的數據,知道自己適合怎樣的交易週期及策略,勝率才可以比較高。